作为“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”,博兴县乔庄镇自2001年试养南美白对虾以来,经过近20年的发展,现已发展到11个养殖专业村,养殖面积由最初的不足400亩,扩大到3.2万亩1.2万个标准化池塘;产量由亩产2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;年产值6亿多元;效益由原先的亩
7月10日,时至中午,烈日炎炎。站在东明县的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内的700亩莲藕池旁,却感受到了丝丝清凉。“池塘里栽种的莲藕有6个品种,目前已形成集莲藕观赏、生产于一体的莲藕基地。”2014年开始,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李焕雷带领一班人,流转黄河
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是抗战时期胶东地雷战的主战场之一。赵疃村还是电影《地雷战》中赵家庄的原型,电影中“爆炸大王”赵虎即以赵疃村民兵赵守福、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等人为原型塑造。 6月24日,雨后初晴,环抱村落的南北两条小河沟里,水草丰茂,蛙鸣阵
走在石板路上,路过一片草地,沙滩“椰林”间,游客正在拍照,向远处望去,湖水碧绿,青山苍翠,人们喜欢叫这个地方沂南“小三亚”,但这里其实是临沂市沂南县小山村——代庄村的一隅。阳光、沙滩、度假酒店,是村庄内部正发生着的产业升级的符号与标志。 微
盛夏时节,沿着一条宽阔油亮的柏油路走进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,路的两侧一望无际的梨枣映入眼帘,整齐划一的村庄镶嵌在3200亩翠绿的梨枣林中,如同进入了世外桃源。 位于渤海湾南畔的大陆村以梨枣种植闻名乡里。近年来,大陆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聚
一说起农民,总会联想起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,辛勤耕种的情景。随着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,在山东,农民们的工作正变得愈发多样化,有的开民宿、有的养花、有的种瓜、有的画油画、有的写毛笔字……即便是仍旧从事农业耕种的农民,手里的高科技工具和技术也越来
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,以村西北头的红土崖头得名,群山环绕,环境秀美。今年49岁的村民郭建胜近期实现了转型,去年春天,他投资十六万余元,在村北承包十三亩土地种起了猕猴桃,和妻子当起了“果农”。 “我很早就开始四处打工,啥脏活累活都干过。现在条
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大陈村,几座大棚格外引人注目。与我们常看到的蔬菜、瓜果大棚不同,这些大棚里不仅种植着蓝莓,还坐落着不少水产养殖池。这便是当地全国首创的“果渔共生”模式——将水产养殖、果业种植在一个大棚内立体发展,实现融合。 2019年初
走进位于浦东大团镇的润堡葡萄园,连栋大棚一座接着一座,一株株葡萄呈V字型整齐排列,绿油油的枝叶生机勃勃。据了解,该葡萄园目前已建成100亩连栋大棚智能控制系统,温度、湿度、水肥实现智能精准控制,让葡萄好吃又好看。 通讯员陈志强
“森林是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福建闽东以“林”振兴的做法给予肯定。事实上,位于北京大兴区最东边的长子营镇小黑垡村也通过林下经济,走上了人与自然、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增收致富路。村里曾经的低收入户李树合一家,背靠着森林、借助着